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专题:教联体研究

  • 县域教联体建设的政策供给探究

    朱爱国;朱灵;

    推进县域教联体建设是湖北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目前湖北县域教联体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面临着上位政策供给不足的难题。本研究分层解析了目前湖北省关于教联体建设的制度设计,明确了政策协同性不足、现实需求发生变化、亟需总结推广地方制度创新的现状,并从完善管理体制、促进教师交流和数字赋能等关键环节提出扩大政策供给的建议,为教联体建设走深走实提供制度和理论支撑。

    2023年06期 v.41;No.235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如何认识“教联体”?——关于教联体建设理论问题的思考

    刘宇佳;程斯辉;

    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湖北省在省域范围内开展了教联体建设实践。教联体的制度设计与实践探索体现出对基础教育要素观、管理观、场域观、功能观、发展观的突破。就要素观而言,教联体建设是在全要素观的指导下,协同多元教育主体、统筹多样教育内容、协调全过程环节的活动。就管理观而言,教联体代替原有乡镇中心学校承担的乡镇教育管理职能,使县域基础教育管理主体回归到学校本身,使基础教育管理的关系结构更具柔性与弹性。就场域观而言,教联体突破了地域限制、学校边界与空间束缚,使基础教育学校呈现出跨区域性、开放性、包容性、共治性、共享性、共生性等特点。就功能观而言,教联体发挥着扩展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师素质水平、增强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内在价值,也展现出促成多力量关注学校建设、解决民生难题、带动乡村社会发展的外在价值。就发展观而言,教联体是一种新的学校办学形态,是由关注均衡到重视一体化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一体化发展样态,是一种新的基础学校管理模式。

    2023年06期 v.41;No.235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1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教联体”结构模型、动力机制与构建策略——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

    饶景阳;傅华强;

    教联体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解析教联体对城乡教育生态带来系统改变和深层变革的理论路径,从构成要素、因子关系、典型特征三个方面构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教联体的结构模型,通过需求影响、势差驱动和技术赋能的联动作用分析教联体生态系统的动力机制,为城乡教育协同发展导向下的教联体可持续发展提出策略。

    2023年06期 v.41;No.235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1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元组织视角下数字化赋能教联体建设路径研究

    杨兵;晏玉琪;王一凡;

    教联体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正面临着“重形式轻需求、重组建轻实效、重统一轻差异”的困境。数字化赋能对于助推教联体建设提质增效、解决难点痛点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以数字技术助推教联体建设是一个结合多方优势、协同合作的动态过程,面对复杂、动态、生成的教学共同体,如何以数字技术赋能教联体建设、提高教联体教育治理水平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本研究基于元组织视角,结合数字技术与教学共同体融合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提出“PDA数字化教联体”建设路径,由实践者(Practitioner)、建设者(Developer)、管理者(Administrator)共同构成研究与实践创新元组织,管理者深入教学现场调研实践者需求,建设者根据需求提供技术服务,实践者开展学科教学实践,通过三者深度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发展,推动教联体教学环境变革,实现教学理念转变,促进建设评价创新。

    2023年06期 v.41;No.235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7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区域整体推进模式述论

    肖凯;王心心;

    我国义务教育已从基本均衡发展走向以优质均衡发展为主旋律的阶段。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各地初步形成了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重心、以强化教育资源共享为重心、以重构区域教育管理为重心、以激发学校内在活力为重心等四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整体推进模式。通过对不同模式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区域整体推进模式选择与创新的有关启示:一是区域整体推进模式的选择要处理好赓续与发展的关系;二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践模式的选择往往需要接纳混合性;三是要把握时机推动实践模式的“结构式创新”。

    2023年06期 v.41;No.235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5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教师教育研究

  • 大城市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如何?——基于W市5年6万余条教师职位报考数据的分析

    陈文娇;贺怡菲;白雪;

    教师并非内部均质的群体,其职业吸引力应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本文通过分析某大城市2017—2021年事业编制教师岗位的6万余条招聘记录数据,发现该城市中小学教师的吸引力总体较高,并且有逐年上升趋势;教师职业吸引的群体有女性比例高、本地本省本科毕业生比例高、结构相对稳定等特点;不同学科、学段以及区域的教师岗位在报考/招聘比上存在较大差异;女性、本市本省户籍、师范院校毕业生、“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在应聘中实际入围的优势相对较大。

    2023年06期 v.41;No.235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义务教育新课标视域下教师角色的期待、冲突与调适

    王宪平;麦慧君;

    新课标期待教师行为发生变化,随之教师角色需要完成从教的专家到学的专家、从低阶思维的促成者到高阶概念性思维能力的激发者、从独立工作者到团队协作者地转变。伴随转变过程,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教师的角色分散性、低组织承诺、角色脆弱性因素的影响,造成角色冲突,导致新角色实现困难。为调适角色冲突,应搭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支架,增进教师对新角色的深度认知;健全学校管理制度,重新点燃教师的组织承诺;明确教师职责边界,消解教师角色的脆弱性。

    2023年06期 v.41;No.235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9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研究

  • 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组态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fsQCA)

    蔡文伯;谭敏;

    本研究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6—2020年均值数据,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五个条件变量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联动效应及其路径选择。研究发现:三条高质量发展路径中,科学研究与国际交流合作作为核心条件出现,呈现地区多为东部和中部;三条非高质量发展路径中,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作为核心条件缺失,多呈现于西部地区,存在少数中部地区,福建作为唯一的东部地区出现。依据各地区高等教育核心条件完备情况和所处组态类型,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2023年06期 v.41;No.235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6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教师创新创业经历与高校“双创”课程建设的关联研究——来自中国大学MOOC的证据

    张居营;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培养造就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指导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教师的创新创业经历也对高校“双创”课程建设、学生能力提升有重要作用。为探索我国教师创新创业经历与高校“双创”课程建设的关系,更好促进课程体系建设,本研究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创新创业课程为基础,通过爬取、手动整理相关数据,采用多重响应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创新创业经历对“双创”课程开设、设置结构、体系建设均有较大影响,但在具体课程建设中仍存在着师资队伍创新创业专业化程度不足、与学科多元化融合不够、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因此,应强化外引内培、取长补短、多元融合、做好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打造高质量的“双创”课程师资队伍、架构体系。

    2023年06期 v.41;No.235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 中国院校研究二十年主题范畴与发展特点——基于中国院校研究年会主题的分析

    张晓冬;

    整理分析十九次院校研究年会主题发现,中国院校研究主要集中在院校研究理论与方法、教学改革、高校管理、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五大范畴,而学科建设议题是与我国“双一流”建设背景相吻合的新议题。根据院校研究年会议题划分,院校研究的发展大体分为院校研究的研究、院校研究的实践探索和初步规范化、以及院校研究的规范化与初步成熟三个阶段。在二十余年的制度化过程中,中国院校研究的“变”主要表现在:机构设置形式多变;院校研究者流动多变和阶段性研究任务持续在变。其“不变”主要表现在,院校研究赖以生存的高校内部治理环境不变;提高高校治理水平的宗旨不变;以及院校研究的基本职责不变。但总体上,院校研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而走向职业化是新时代院校研究更好地服务我国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2023年06期 v.41;No.235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教育元宇宙研究现状与思考——基于76篇国内文献的领域综述

    牛旭峰;杨文隽;夏海鹰;

    2021年,元宇宙概念兴起并成为国内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采用领域综述法对国内76篇教育元宇宙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国内相关研究具体涉及技术、理念、教育结构、教育应用四个层面。在研究特点上呈现出技术层多以对基础技术及架构的理解与描述为主;理念层表现出积极接受与谨慎看待两种态度;教育结构层形成了“双核”辐射的研究结构;教育应用层多以具身学习为逻辑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整体而言,相关研究应在加强技术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合作探索本土技术群组,在给予舶来概念准确定位的同时积极扭转我国教育科技话语,以高校、职教等与技术的先行互动带动中小学等教育的数字化改革,通过聚焦教育活动空间,进一步挖掘具身学习优势学科。

    2023年06期 v.41;No.235 8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下载次数:9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教育信息化研究

  •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ChatGPT在助推大学课程创生中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

    郭佳楠;赵姗;

    本文通过详细阐述ChatGPT的涵义与技术支撑,从学校课程创生的沿革及概念解读入手,指出该技术给大学课程创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转变大学课程创生的评估方式,提升高校教师课程评估素养,掌握新兴技术工作,为大学中特定领域或学科专业课程的人工智能工具进行ChatGPT微调,更新大学课程创生的制度策略,将课程改革重点从已知转向未知,以期从互动发展的角度为大学一线教育工作者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助推课程创生提供具体、可操作的规范指引,推进智能技术在大学课程发展中的合理应用。

    2023年06期 v.41;No.235 8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20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职业教育研究

  • 县级中等职业学校赋能乡村振兴调查研究——基于H省J市3所县级中等职业学校的分析

    任会兵;方芳;洪淼;

    县级中职学校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推进县域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本文对县级中职学校的办学定位演进进行了政策梳理,阐明了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方式。在对三所县级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状况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学校应从办学定位、专业建设、学生培养、社会培训、教师引育、多方协同等方面进行整体重构,将职业学校的办学治校全面融入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

    2023年06期 v.41;No.235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继续教育研究

  • 构建高校非学历教育“亲清”管办关系的思路

    徐毅;

    高校非学历教育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构建科学的高校非学历教育管办关系,是实现高校非学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借鉴“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通过分析构建高校非学历教育“亲清”管办关系的原因和内涵,提出了从政策供给侧、服务供给侧、条件供给侧、信息共享侧和监督保障侧五个维度推进构建高校非学历教育“亲清”管办关系的具体思路。

    2023年06期 v.41;No.235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2023年总目录

  • 征稿启事

    <正>《教育科学探索》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学术期刊。创刊于1983年,原名《当代继续教育》等,2021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国新出审[2021]1669号文批准更名为《教育科学探索》(CN42-1921/G4,ISSN2097-0757)。双月刊,每逢单月25日出版。《教育科学探索》的办刊宗旨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宣传教育政策,

    2023年06期 v.41;No.235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