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爱国;朱灵;
推进县域教联体建设是湖北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目前湖北县域教联体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面临着上位政策供给不足的难题。本研究分层解析了目前湖北省关于教联体建设的制度设计,明确了政策协同性不足、现实需求发生变化、亟需总结推广地方制度创新的现状,并从完善管理体制、促进教师交流和数字赋能等关键环节提出扩大政策供给的建议,为教联体建设走深走实提供制度和理论支撑。
2023年06期 v.41;No.235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宇佳;程斯辉;
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湖北省在省域范围内开展了教联体建设实践。教联体的制度设计与实践探索体现出对基础教育要素观、管理观、场域观、功能观、发展观的突破。就要素观而言,教联体建设是在全要素观的指导下,协同多元教育主体、统筹多样教育内容、协调全过程环节的活动。就管理观而言,教联体代替原有乡镇中心学校承担的乡镇教育管理职能,使县域基础教育管理主体回归到学校本身,使基础教育管理的关系结构更具柔性与弹性。就场域观而言,教联体突破了地域限制、学校边界与空间束缚,使基础教育学校呈现出跨区域性、开放性、包容性、共治性、共享性、共生性等特点。就功能观而言,教联体发挥着扩展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师素质水平、增强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内在价值,也展现出促成多力量关注学校建设、解决民生难题、带动乡村社会发展的外在价值。就发展观而言,教联体是一种新的学校办学形态,是由关注均衡到重视一体化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一体化发展样态,是一种新的基础学校管理模式。
2023年06期 v.41;No.235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1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饶景阳;傅华强;
教联体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解析教联体对城乡教育生态带来系统改变和深层变革的理论路径,从构成要素、因子关系、典型特征三个方面构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教联体的结构模型,通过需求影响、势差驱动和技术赋能的联动作用分析教联体生态系统的动力机制,为城乡教育协同发展导向下的教联体可持续发展提出策略。
2023年06期 v.41;No.235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1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兵;晏玉琪;王一凡;
教联体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正面临着“重形式轻需求、重组建轻实效、重统一轻差异”的困境。数字化赋能对于助推教联体建设提质增效、解决难点痛点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以数字技术助推教联体建设是一个结合多方优势、协同合作的动态过程,面对复杂、动态、生成的教学共同体,如何以数字技术赋能教联体建设、提高教联体教育治理水平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本研究基于元组织视角,结合数字技术与教学共同体融合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提出“PDA数字化教联体”建设路径,由实践者(Practitioner)、建设者(Developer)、管理者(Administrator)共同构成研究与实践创新元组织,管理者深入教学现场调研实践者需求,建设者根据需求提供技术服务,实践者开展学科教学实践,通过三者深度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发展,推动教联体教学环境变革,实现教学理念转变,促进建设评价创新。
2023年06期 v.41;No.235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7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肖凯;王心心;
我国义务教育已从基本均衡发展走向以优质均衡发展为主旋律的阶段。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各地初步形成了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重心、以强化教育资源共享为重心、以重构区域教育管理为重心、以激发学校内在活力为重心等四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整体推进模式。通过对不同模式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区域整体推进模式选择与创新的有关启示:一是区域整体推进模式的选择要处理好赓续与发展的关系;二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践模式的选择往往需要接纳混合性;三是要把握时机推动实践模式的“结构式创新”。
2023年06期 v.41;No.235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5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