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卷首语

  • 卷首语

    <正>本刊规划建设"老年教育研究"、"学习型社会研究"、"成人学习研究"和"休闲教育研究"四个重点特色栏目,本期设置了两个:"老年教育研究"和"休闲教育研究"。"老年教育研究"栏目刊发了李惟民的《高端老年教育的理论与实施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老年教育为例》和罗志强的《对老年教育本质的理性思考》。李惟民教授将老年教育分为两个层次:平易化与高端化。"二者在老年教育的办学目的、办学宗旨和办学功能诸方面则是一致的。"主要区别在于:浅识、粗

    2016年05期 v.34;No.192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国近现代继续(成人)教育_名人堂

  • 邹秉文与中国近代农业科学教育

    戴婷;何光全;

    <正>邹秉文(1893~1985),中国近现代农业教育家。原名应崧,江苏吴县人。1910年经伯父邹嘉来(时任清廷外务部尚书)推荐,以驻美使馆学习生名义出国留学,先后就读于纽约柯克中学和威里斯顿中学。191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补录为清华庚款留美官费生,进入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习,次年申请转入农学院。1915年毕业后,继续在该校研究院攻读植物病理学一年。1916年回国,任南京金陵大学教授。1917年受时任校长郭秉文之邀任南京高等师范农科教授兼主任,并于同年参与创建中华农学

    2016年05期 v.34;No.192 2+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3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老年教育研究

  • 高端老年教育的理论与实施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老年教育为例

    李惟民;

    老年教育的深化要求在推进平易化发展的同时也推动其高端化发展。适应老年人系统学习某一领域的专门学问、技能或艺能的需求,在单一课程之上设置专业、在单一专业之外设置多项专业是老年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应然要求。高端老年教育的基本理论是体验式互动学习、进阶型专业学习和个性化自主学习,它们或多或少均出自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并以此塑造自身的存在形态。高端老年大学的基本形态包括课程形态、专业形态、系科形态和整体形态,高端老年教育实施方面的研究分别对其进行具体阐述。学员、教员和教材三者构成高端老年教育办学的基本要素,分别对其提出相应界定和具体要求,同样体现老年大学的高端特征。上海浦东新区为推进老年教育发展在理论和实施两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2016年05期 v.34;No.192 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对老年教育本质的理性思考

    罗志强;

    近十年来,人们对老年教育本质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研究为人们更好地认识老年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着对"本质"的认识不深入、主观片面性和研究视角单一等问题。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人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等角度对老年教育本质进行探究,发现老年教育的本质是一定社会文化中,通过培养人的方式使老年人的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而促成积极老龄化的教育活动,具有"协调转换性"、"终身教育性"、"毕生发展性"、"老年性"和"公平性"。

    2016年05期 v.34;No.192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休闲教育研究

  • 闲暇教育:农村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

    韩倩;

    农村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他们对闲暇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开展闲暇教育对于农村社区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农民自我完善、提高综合素质,营造文明乡风、构建和谐社区,构建学习化社会、促进终身学习。为有效推动和促进农村社区发展,农村社区闲暇教育应采取以下策略:加强宣传、创造环境、设立机构和按需施教。

    2016年05期 v.34;No.192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我国闲暇教育研究综述与展望

    彭琦;

    我国关于闲暇教育的研究,兴起于本世纪之初,它既是当代教育的新课题,并具有国际背景,又是社会和学界的一个新的关注点,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在此意义上,本文在相关文献收集归纳的基础上,尝试着从闲暇教育的意义、内涵、目标、方式、地位等方面,对我国现有闲暇教育研究成果进行理性评述,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分析,并对后续性研究提出合理展望,期翼为相关研究注入些许新思维。

    2016年05期 v.34;No.192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成人教育研究

  • 论“互联网+成人教育”背景下传统师生关系的断裂与重构

    刘晓峰;高志敏;

    互联网崛起,引发了成人教育的深刻变革,出现了各种新的形态。突破时空限制,学习方式趋向泛在与灵活;突破内容限制,学习资源趋向开放与共享;突破环境限制,学习环境趋向虚拟与智能;突破人数限制,学习规模趋向广泛与普及。由此,致使成人教育原先的师生关系,出现了明显的断裂,即因时空分离而产生了师生关系的"距离感";因虚拟学习取代现实学习而导致了师生关系的"虚拟化";因互联网信息高度对称而削弱了教师角色的"权威感"。在"互联网+成人教育"的背景下,师生关系显然需要得以重构,其中尤其需要重视教学交互,消除师生关系的"距离感";重视学习环境创设,消融师生关系的"虚拟化";重视教师角色转变,应对教师"权威感"消解;同时,教师也要重视终身学习,以应对"互联网+"时代不容回避的挑战。

    2016年05期 v.34;No.192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社会风险理论视角下的成人教育发展分析

    滕燕华;

    随着社会快速转型及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成人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成人教育中突发群体事件,过度招生、违法办学等社会现象的出现使得用社会风险理论深入探讨成人教育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社会学专业视角切入,对成人教育中制度性因素和非制度性因素进行分析,与此同时,进一步剖析成人教育领域中社会风险所带来的"社会危机"和"道德恐慌",用实践性语言反思现代成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究其内在根源,试图以体制机制创新和以"风险文化"解读社会作为规避与治理社会风险的应对策略。

    2016年05期 v.34;No.192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继续教育研究

  • 高校女教师职后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何艳娜;

    女教师职后人力资本投资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高等教育社会价值的要求。本文从揭示女教师发展受限的原因入手来研究女教师职后人力资本投资,首先分析了女教师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其次指出了社会角色定位、个体认知局限、管理制度滞后等因素在影响高校女教师职后人力资本投资,最后从个体、学校和政府三个角度提出促进高校女教师人力资本投资的建议。

    2016年05期 v.34;No.192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培计划”绩效评估制度:特点、问题及完善策略

    王建;

    "国培计划"的绩效评估制度表现出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等方面的创新特色。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国培计划"的绩效评估制度也存在着评估内容层次较低、评估信息来源范围窄、评估结果反馈对象单一以及评估缺乏监督机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健全评估指标体系、拓宽评估信息来源、扩大评估结果反馈对象、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等方面来构建和完善"国培计划"的绩效评估制度,充分发挥绩效评估在加强项目管理、提升培训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国培计划"真正的造福于中小学教育。

    2016年05期 v.34;No.192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社区教育研究

  • 论城市社区法制教育的"三治一体"导向模式

    陈焱光;

    城市社区是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最主要的利益冲突场域,在当下迅速城市化的转型时期,层出不穷的权益纠纷带来了社区治理的困境和城市法治的难题,单纯事后救济的纠纷解决应对思维和方式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传统的社区法制教育模式面临诸多问题、效果不佳,必须创新社区法制教育理念,坚持自治、法治和善治"三治一体"为导向的法制教育模式,激发社区居民内在的学习动力,理解社区自治、国家法治和社会善治的关系,提高其运用法律知识和技能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使居民成为法治社区、和谐社区和幸福社区建设的第一主体。

    2016年05期 v.34;No.192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社区教育是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要义

    高洪波;马素萍;

    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社会人力资本的改善为主要目标,贴近受教育者实际需求,不断提升教育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智力的保障。社区教育因其所具备的针对性、多样性、广泛性与灵活性等特点,已成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构建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社区教育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分析出发,论述了社区教育是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要义,开展好社区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满足公共教育需求、推进教育公平,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6年05期 v.34;No.192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远程与开放教育研究

  • “互联网+”如何在远程教育“落地”?

    李娟;

    远程教育是因技术而兴、应技术而发展的教育形式。随着邮政通信、广播电视、互联网技术的相继兴起与普及,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形态实现了从函授教育到广播电视教育再到网络教育的不断更迭。如今,互联网技术已经从Web1.0发展到Web3.0,远程教育又面临着如何融入"互联网+"时代洪流的巨大挑战。"互联网+"将催生以学习泛在化、课程资源化、交互零距离、支持个性化等为主要特征的远程教育的发展新形态。然而,囿于远程教育机构固守教师的知识权威性、忽视教学模式与技术发展的适应性对接、忽视学校与社会资源的互通,以及数据储备和分析能力准备不足等,"互联网+"的优势尚未在远程教育彰显。本文认为远程教育机构应将人的因素和技术因素有机结合,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办学观念中,并从改进课程设计与组合方式、转变"促学"方式、创建"点对点"服务模式和跟进学习分析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来实质性地推进"互联网+"在远程教育实践中真正"落地"。

    2016年05期 v.34;No.192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结合层次分析法实施MOOC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李兴敏;罗唱;刘紫馨;

    结合层次分析法实施MOOC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科学的量化过程从而得到定性结论。笔者借鉴了该领域国内最新文献成果,特别通过层次分析法合理分配了评委会个体表决权重,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一二级指标权重和评语等级参数,得以实施模糊综合评价,从而对MOOC教学质量形成一个定性的结论。

    2016年05期 v.34;No.192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省级开放大学办学自主权的落实与保障

    宋雨函;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依法成立的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但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由于自身的办学特点,在办学自主权的享有方面与普通高校有很大不同,至今仍受到限制。为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应通过法律文本形式确定学校办学自主权与政府行政职权的边界。这样,省级电大转型为省级开放大学后,办学自主权才能得到落实并具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016年05期 v.34;No.192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职业教育研究

  • 论“供给侧改革”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高权德;李峥;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产业运行服务的,肩负着为产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其发展规模、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都应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借鉴其"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去杠杆、补短板"等五大重点任务的理念,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使之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进而形成双方的良性互动,实现共赢,具有深远的意义。

    2016年05期 v.34;No.192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反思和探索

    王梦云;王晓慧;

    为了推动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发展,实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是题中之意。但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普遍存在"冷热"不均、质量不高、缺乏双师型教师等问题。因此推行股份制合作办学,提高政府参与度,加快双师型队伍培养建设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2016年05期 v.34;No.192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职专科与自考本科衔接及互认的难题和对策

    林静新;

    本文主要简述高职专科与自考本科衔接及互认的难题,重点提出高职专科与自考本科沟通衔接及互认的对策:1.制定两类教育制度性衔接政策;2.建立相对统一的量化标准;3.建设课程学习资源库;4.筹建课程学习和学分互认平台;5.设立扶学教育基金。明确开展高职专科与自考本科衔接及互认,需要政府、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共谋共建共同努力。

    2016年05期 v.34;No.192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教育教学研究

  • 论留守小学生成长关怀的适切性——基于陕西省宝鸡地区300名农村留守小学生的调查

    孙新;郑盼盼;

    留守小学生的留守生活问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生存发展,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最终会演变成为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宝鸡地区300名农村留守小学生调查后发现,农村留守小学生生活状况错综复杂,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家庭生活中父爱缺失,学习生活质量总体一般,同伴交往异常,安全隐患突出,缺乏健康消费生活观念,闲暇生活安排不合理等问题,亟需给予留守小学生成长以更多关怀。做好留守小学生的成长关怀,需要父母端正家庭教育观念,学校肩负起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监督工作,社区丰富闲暇生活内容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2016年05期 v.34;No.192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原理课”对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许珍荣;

    "原理课"对于培养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助益。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医学案例相互印证。这样,不仅"原理课"课堂将变得趣味横生,而且医学生的辩证性、批判性以及非逻辑性思维能力将得到真实提升。

    2016年05期 v.34;No.192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案例教学法在《案例刑法学》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江岚;

    案例教学法是在解释某一法学理论或法律规范时,采取结合较为典型司法判例加以剖析,来加强学生对相关法学理论及法律规范认识理解的教学方法。它被广泛运用于法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在《案例刑法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适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的刑法案例的选取标准,从案例展示、学生讨论、总结点评等阶段揭示出刑法教学案例的每一个运用阶段的特征及其内容,并分别通过组织师生互动、教师对抗、模拟实训等具体模式来探索和实践案例教学法在刑法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6年05期 v.34;No.192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