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教师教育研究特稿

  • 培养思想性的高水平教师——论数字化对教师教育的挑战

    谢维和;

    思想性是数字化发展中教师教育的重要定位与主要特点。培养思想性的高水平教师,是教育数字化发展中教师教育的新任务与新取向。基于教育数字化的技术形态、知识形态、社会形态及其发展对教师教育的重要挑战与要求,我们培养的思想性高水平教师应该:思想解放,形成更加自觉的自我革命的态度与实践;具有一种合理的价值观,以及帮助学生塑造价值观的思想能力;具备较高的想象力水平,能够培养与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与探求欲;具有自觉的创新意识与必要的创新能力,能对各种教育活动及其要素进行新的组合;拥有对各种各样知识与信息的辨识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形成与发展一种科学的学习能力与理性水平。

    2025年02期 v.43;No.243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水平地方综合大学举办师范教育的艰难求索——深圳大学师范教育的嬗变与启示

    李均;

    高水平地方综合大学举办的师范教育历来是我国师范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大学师范教育溯源于民国,正式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创办后受惠于相对独立的办学体制,曾经创造过十年的“小辉煌”,但2006年学科调整后,主要师范专业并入学校本部,师范教育呈现滑坡趋势。近年来,深圳大学师范教育主动求变,以“新师范”建设为契机,通过建设教育学科博士点打造高水平学科平台,并以此逐步融入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整体格局,为探索综合大学举办师范教育新路径带来了新希望。深圳大学师范教育三十载兴衰起伏,为其他高水平地方综合大学师范教育发展提供的主要启示是:只有与综合大学高水平建设同频共振,师范教育才有做大做强的希望;只有强化综合特色,才有可能形成与高水平师范院校错位竞争的优势;只有构建长效机制,才能为师范教育长期存在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2025年02期 v.43;No.243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努力形成体现师范专业特点的课堂教学风格

    程斯辉;刘宇佳;

    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具有显著区别,但考察现有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课堂教学情况,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存在较普遍的趋同现象,不利于高素质师范人才的培养,体现师范专业特点的课堂教学风格亟待形成。师范专业的课堂教学应具备“四维”知识风格,即师范专业的专业性要求课堂体现专业知识、师范性要求课堂体现专业知识教学的知识、人文性要求课堂体现专业知识教学对象的知识、实践性要求课堂体现专业知识教学技术的知识。实现“四维”知识有序融汇于师范专业的课堂教学之中,是师范专业的教师应努力形成的课堂教学风格。当前要在把握师范专业特点的基础上推进课堂教学实践转型,通过教师教学观念更新、教师队伍教研融合、课堂教学评价变革,充分认识师范专业本质特征,有效利用不同学科教师的专业特长,明确师范专业优质课堂的教学标准,以“四维”知识风格引领师范专业课堂教学革新,助力高质量师范教育发展。

    2025年02期 v.43;No.243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专题:教育家精神研究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核心内涵及鲜明品格

    陈鹏;汤建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重要论述的形成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是新时代历史征程上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发展,是对中国教育家群体整体精神风貌的科学总结,是对新时代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投身党的教育事业的科学理论和具体实践的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理论内涵丰富、主旨架构完整、指导意义深远,科学回答了什么是教育家精神、为什么要弘扬教育家精神以及如何弘扬教育家精神等重大问题。这一重要论述所展现的卓越的战略视野、坚定的人民立场、强烈的问题意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精神境界,为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弘扬教育家精神提供了正确地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2025年02期 v.43;No.243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9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以情育师:教师涵养教育家精神的情感价值、学理逻辑与升华路径

    傅密;

    强国先强教,强教先强师。“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造就新时代强教之师树立了引领旗帜,教师精神风貌建设要坚持以教师情感价值为逻辑起点,把握教师涵养教育家精神的识别、创造、表达三大情感价值,遵循教师对教育家精神文本解读、身行诠释、反馈感悟、理解内化的学理逻辑,推动教师情感向教育家精神升华。通过以情育师:树立教师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探索教师高超的育人智慧、磨练教师恒久的躬耕态度、修炼教师无私的仁爱之心、传承教师明德的弘道追求六个维度化己化人、育己育人,以教育家精神化育并锤炼强教兴国的教师队伍。

    2025年02期 v.43;No.243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自我修养:教育家精神的养成之道

    杨晓;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我修养是教师养成教育家精神的路径之一。基于自我修养以养成教育家精神的过程是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改造与发展的终身教育的过程。教师从持志与养气双修、内外兼修、德智同修、知行合修等方面自我修养,通过立志与正心、慎独与反思、实践与研究、学习与培训等途径,逐渐养成教育家精神,成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学校、社会发展的贡献者。

    2025年02期 v.43;No.243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基础教育研究

  • 县域融合型教联体改革的逻辑维度、现实阻碍与策略选择

    张雄;廖治福;

    县域融合型教联体改革作为一种以县域为单位,基于政策维度、结构维度、空间维度及共生维度的新型教育体制改革模式,通过构建新型教学体制、融合多元组织架构、驱动县域资源共建、融合教学创新实践方式,实现县域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然而,由于制度芜杂、资源不均、人才短缺、利益碰撞等因素,导致县域融合型教联体改革的管理体制难理顺、教育融合难促进、教联体系难稳固、县域融合难协同。为深化县域教育体制改革,需从县域融合型教联体的制度共育、资源共建、人才共治、成果共享四个方面入手,推动县域教育资源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期 v.43;No.243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群体压力视角下中小学校园隐性欺凌的成因与防治

    乐星宇;刘海;

    校园隐性欺凌现象日益受到关注,其隐蔽性和复杂性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基于群体压力的视角,归纳校园群体压力具有无形性、强制性、动态性等特点。通过群体规范理论、从众理论、群体动力理论、去个体化理论,提出中小学校园隐性欺凌的典型形式为言语欺凌、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等,并进一步探讨校园隐性欺凌的成因与防治。特别指出,群体规则、从众行为、权力不等以及匿名环境是校园隐性欺凌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为应对校园隐性欺凌问题,提出一系列针对性防治策略,包括明确群体规则,防止隐性欺凌滋生;抑制从众行为,防止隐性欺凌扩散;平衡权力关系,遏制欺凌权力不等;限制匿名环境,避免欺凌事件发酵等。

    2025年02期 v.43;No.243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高等教育研究

  • 我国高等教育集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

    李星;刘海霞;冯晓颖;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预示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由于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与数字经济的关系成为关注焦点。本文基于2011-2020年全国30个省市统计年鉴等渠道搜集的数据,检验不同层次高等教育集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生教育集聚显著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处于线性阶段,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和负向溢出效应;本科教育集聚显著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处于非线性阶段,存在空间负相关但不存在溢出效应。此外,文章还对东中西不同地区高等教育集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异质性分析,提出构建研究生教育集聚增长极、调整本科教育集聚专业方向、重视并解决“中部塌陷”问题等建议。

    2025年02期 v.43;No.243 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扩容缩小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区域差异了吗?——基于“211”院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入学概率的对比分析

    陈耐帅;

    随着第二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的公布,我国优质高等教育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布局也产生了新的变化,这会对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区域差异产生影响。通过对比2022年我国各区域“211”院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高考报名入学概率与适龄人口入学概率的泰尔指数可知,“双一流”建设带来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扩容对缩小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整体省际差异起到了有限的作用。从地理维度看,此次扩容对缩小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作用明显,但扩大了东部省份的内部差异。从人口规模维度看,此次扩容对缩小人口规模中等省份的内部差异作用明显,但却扩大了人口规模大省的内部差异。从经济维度看,此次扩容缩小了经济相对欠发达省份之间的差异。因此,要加大对人口规模大省和东部弱势省份的支持,通过政策、专项计划等宏观调控手段缩小不同省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入学机会的差异。同时,要特别警惕经济因素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入学机会省际分布差异的影响。

    2025年02期 v.43;No.243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动态能力视域下我国新型工程教育组织的成长机理研究——以12所未来技术学院为例

    蔡荞蔚;

    当前,以未来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新型工程教育组织已成为我国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重要载体,剖析其成长机理能够为我国工程教育组织创新提供参照。为进一步理解新型工程教育组织的成长逻辑,本研究依托动态能力理论构建了“环境感知—资源整合—重构革新”分析框架,对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运行过程加以剖析。研究发现,未来技术学院通过提升环境感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与重构革新能力实现成长。在提升环境感知能力方面,未来技术学院向外充分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对内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在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方面,未来技术学院通过内生式重组与外拓式合成形成了多种组织形态;在提升重构革新能力方面,未来技术学院着力重构组织要素、重建组织架构、重设组织制度与重塑组织文化。

    2025年02期 v.43;No.243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专题:教育政策研究

  • 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政策供给体系建构

    张小花;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是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健全的政策供给体系能更好激发“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整体势能。“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政策供给体系是由政策供给理念、政策供给主体、政策供给内容和政策供给保障四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其体系的建构应以“三个导向”为政策供给理念,以中央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民众三元协同为政策供给主体,“价值—结构”为政策供给内容,并建立全方位的保障体系。

    2025年02期 v.43;No.243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我国公办高校学费政策的量化评价——基于PMC指数模型

    胡展硕;

    公办高等学校学费政策是我国教育政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目标取向直接关系到国家、高校以及各个家庭的根本利益。本文通过对已有政策文本的梳理、挖掘与分析,借助PMC指数模型设置10个一级变量和33个二级变量,对7项学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研究,根据PMC指数和PMC曲面图对样本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并分析其结果发现:样本政策设计总体较为合理,在政策等级的评价结果中,1项为优秀,5项为良好,1项为可接受,无不良政策,且各文本在政策性质、政策受众等方面优势明显,但样本政策也存在政策重点不突出、政策标准不细化、政策评价不完善等问题。建议从优化政策文本、完善评价内涵、丰富激励措施等方面入手,助力学费政策更好服务于高等教育事业的稳步推进。

    2025年02期 v.43;No.243 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教育信息化研究

  • 数智化时代的课堂教学:特征、实施与展望

    王连照;张雪;

    随着数智化时代的到来,课堂教学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与创新。在数智化时代,课堂教学呈现出目标设定精准性、教学过程智能性、效能评价多元性和实施全程联动性等特征。实施方面要关注以下几点:观念革新:从传统到数智的思维转变;过程重构:从静态到动态的交互转换;评价转型:从片面到全面的精准跨越;保障升级:从基础到智慧的全面支撑。未来,数智化时代的课堂教学需要以人文关怀创设有温度的数智化课堂教学空间,以数据驱动建构有深度的数智化课堂教学环境,以循证导向打造有效度的数智化课堂教学评价;以智能监控执行有力度的数智化课堂教学制度,以推动数智化时代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期 v.43;No.243 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思政课教师话语权的影响、挑战及应对

    程大伟;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技术。凭借其强大的信息生成和对话交互能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了思政课教师话语主体的转变、话语内容的演进以及话语表达的革新。然而,技术变革之下,思政课教师也面临着信息传播变革下的权威丧失风险、知识快速迭代下的价值导向压力、教学手段革新下的技术适应困境。有效规避和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思政课教师话语权的挑战,需要从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以重塑教师权威形象、筛选整合优质资源以强化思想价值引领、着力提升数字素养以增强技术适应能力等方面共同发力。

    2025年02期 v.43;No.243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征稿启事

    <正>《教育科学探索》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学术期刊。创刊于1983年,原名《当代继续教育》等,2021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国新出审[2021]1669号文批准更名为《教育科学探索》(CN42-1921/G4,ISSN2097-0757)。双月刊,每逢单月30日出版。

    2025年02期 v.43;No.243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