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林;陈闽君;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缘起”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筚路蓝缕,“定向”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的砥砺前行,“发展”于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深化改革,“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的全面发展。在这一探索、发展、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已然形成了相对清晰的发展道路和特色鲜明的历史谱系,并成功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强国之路。本文基于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的研究思路,重新梳理了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脉络与发展阶段,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历史经验和动力支撑。
2025年01期 v.43;No.242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宁;鲍嵘;
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中华文明自觉实践的开示。“文明自觉”即是人对宇宙本体、人本体发展与创化之“道”的观察、省悟与超越,是在“知天、知地、知人”的过程中渐次提高人之“知”与“化”的水平,表达的是“科学”与“人文”的人的生命力哲学。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须在中西文明对勘、会通、融合中释放中华文明“化生”的能量,是在中国高等教育自身的修持中体验内外世界的超越,体现对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天人合一、道体内涵于人存体验”文明基质的笃定。研究从文明自觉视角,探析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内涵蕴藉和基本语境,提出话语体系建设应在话语内容上回归至道(体)与合道相统一的文明结构的当代叙事,基本原则上须体现智性理性和德性理性相会通的文明交往,话语范式上不断推进中和位育与安所遂生相融合的文明实践。
2025年01期 v.43;No.242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原子茜;
如何实现发展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促进普及化的真正落地,已成为教育强国背景下高等教育跨越“数量-质量”历史拐点的重大课题。本文根据开放循环论强调生成机制的有序性、动力机制的内在性、开放机制的内外联通性的哲学视角,建构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结构及其维度的解释框架,并借此框架着重分析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结构性困境及其创新出路。研究发现,高等教育普及化出现数量普及化与质量普及化错位、质量普及化偏离、内外循环不畅等结构性困境。为此,一要完善生成机制,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平衡各类高校支持力度;二要优化动力机制,完善评价与治理体系,赋能高等教育内部主体;三要坚持开放机制,提质数字化与国际化体系,推动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格局。
2025年01期 v.43;No.242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李君筱;
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型、教育技术的创新、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社会发展形势的日新月异,我们亟需重新审视高等教育活动,这不仅是高等教育永葆活力的时代诉求,更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但我国高等教育活动在本土化与现代化、供给侧与需求侧、计划与市场、理论与实践这四对关系上存在一定的失衡与移位。因此,在信息化时代下,不仅需要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以构建高等教育中国学派,还需要坚守“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原则以强化社会服务职能,更需要以技术创新为手段,提升高等教育生产力。
2025年01期 v.43;No.242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