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师范教育研究

  • 师范生课堂上的自我调节学习——基于生理反馈的实验研究

    杨伟平;林金飞;杨项富;李胜楠;李子默;

    生理反馈是一项通过给予学生自身生理信号的技术,从而使其有意识地调节生理状态以强化学习效果。其能够实时为学生提供关于自身状态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反馈不及时、不具体以及不频繁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将师范生随机分为生理反馈组和控制组,两组学生在相同的课堂环境下进行学习,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评。结果发现,生理反馈组学生的成绩要显著高于控制组的成绩。此外,生理反馈组中及格师范生的皮肤电显著大于不及格师范生。实验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理反馈相较于传统教学反馈的优势,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并对师范生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

    2022年03期 v.40;No.226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初中起点公费师范生“人师”培养的内容探析

    支仕泽;

    初中起点公费师范生是以初中毕业为起点公费定向培养的师范生群体,是我国广大乡村地区未来教育师资的有生力量。对其加强“人师”培养对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及民族振兴具有重大意义。初中起点公费师范生“人师”培养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爱乡情怀的培育、奉献精神的培育、教师职业理想的培育、人文素养培育、人生观教育以及突出学识的积淀和加强政治观、道德观教育等。初中起点公费师范生融入“人师”培养内容需要高校教师提升自身素养,需要合理利用各种实践载体,也需要发挥多主体的协同作用。

    2022年03期 v.40;No.226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高等教育研究

  • “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投入产出绩效及影响因素——基于DEA-Malmquist-Tobit模型的分析

    蔡文伯;姚惠琳;

    高等院校肩负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绩效水平的提升会对其他高校产生一定的示范、引领和导向作用。通过收集2010-2017年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投入产出相关指标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对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科研绩效进行动静态分析;然后利用Tobit模型对影响“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绩效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2010-2017年,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整体科研效率不高,8年均保持DEA有效的高校只有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都在不同程度呈波动下降趋势;“双一流”建设高校物质资本和政策环境支持都处于非稀缺的状态,而人力资本结构、地区经济实力和成果奖励则在一定程度上对科研效率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为加快“双一流”建设,应“因校制宜”配置科研资源,改善科研管理体制,提升科研队伍质量,强化外部资源利用能力,优化科研成果评价和奖励机制,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以促进建设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2022年03期 v.40;No.226 1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 ]
  • 高校科研效率评价的国际比较及中国政策改进——基于37个国家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分析

    李志峰;陈傲;

    高校科研效率是高质量科学研究的重要标志,对于全球主要国家高校科研效率的比较有助于找到差距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改进。本文基于37个国家2005—2018年的数据,引入引用数、自引数和H指数作为影响变量,利用DEA中CCR和Malmquist模型,从动态、静态两方面对其科研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各国科研效率表现有一定差异,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且发达国家上升速度更快;中国在2018年才出现资本投入冗余状况。建议将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增长率控制在8%-11%之间,强调在年轻和资深研究人员之间资金平衡分配,鼓励工业研究人员进入高校学术团队,并对出版物进行分数计量。

    2022年03期 v.40;No.226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教育基本原理

  • 陶行知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申国昌;杨丽莎;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思想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站在中国具体国情的角度呼吁建设教师队伍,强调在当时的中国培育乡村教师对个人和社会而言的重要性。陶行知立足中国教育的基本国情构建了一体化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体系,认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要以教学做合一为原则,以中心学校为核心,以工学团与小先生制拓宽乡村教师的补充渠道,追求共同的教育信念。关于乡村教师的基本素养,陶行知认为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应该同时具备能力素养、知识素养、道德素养以及身体素养。从陶行知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思想这一角度审视当前我国的乡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要提升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兴办乡村师范院校培养稳定的乡村教师队伍,利用社会资源扩充乡村教师的队伍,为我国乡村教育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

    2022年03期 v.40;No.226 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后现代对于现代教育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王惠颖;

    现代教育“二元结构”典型地体现在教育目的的“未来—现在”结构、教育过程的“目标——结果”结构、教育关系的“主体——客体”结构中,这种二元结构的对立和僵化,造成了现代教育的封闭化困境。后现代试图解构现代教育的这种二元结构,批判现代教育的总体化设计、封闭化的教学过程、单向性的教学关系,强调差异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后现代对现代性的解构,既具有“破坏性的向度”,也在审慎的反思批判中呈现出建设性的价值。

    2022年03期 v.40;No.226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学位教育研究

  •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布局结构研究

    张征;陈凤菊;

    经过二十余年发展,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结构在区域布局方面呈现东南部密集、西部稀疏的特点;在院校布局方面,以非“双一流”高校和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主体;在专业布局方面,专业设置日趋多样。研究发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区域布局,培养单位的层次类型影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院校布局,社会需求影响教育硕士的专业及领域布局。因此,优化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布局结构,需要适当照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布点薄弱省区,充分发挥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的办学积极性,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种类及领域。

    2022年03期 v.40;No.226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德育研究

  • 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个案研究:现实图景及应对之策

    梅勇;夏思琴;柴雪萍;

    “大学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与实践,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有重要意义。通过个案研究方式调查了某省属高校六位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的认知与实践状况,研究发现:(1)受访教师知晓“课程思政”,但对其内涵存在误解;(2)教师需要来自校、院层面更系统性的支持;(3)教师多以随机和附带的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实践,缺乏课程思政自觉;(4)教师对自身思政教育能力信心不足,缺乏适合的教学资源。基于此文章从制度建设角度提出了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议。

    2022年03期 v.40;No.226 5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职业教育研究

  •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观的形成逻辑、内涵与价值研究

    李梦卿;陈姝伊;

    1917年,黄炎培与众多职业教育先驱们共同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致力于兴办职业教育。在民族危亡、积贫积弱之时,黄炎培以教育救国为己任,将毕生精力投入职业教育建设中。他通过多年调研与办学实践,逐渐形成了大职业教育观。他确立了“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教育目的、“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的办学方针以及“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他提出的要关注农村建设,要引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强调的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倡敬业乐群以及树立健康的职业道德观等都具有重要价值,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2年03期 v.40;No.226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7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继续教育研究

  • 老年人学习智慧的理解转向

    江颖;

    从老年人学习智慧生理需求方面来说,衰老是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但是学习却可以巩固和提高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从老年人学习心理需求方面来说,老年人因为某些现实需求和冲突,有时在认知、情感、行为等层面表现出比年轻人更强烈的再学习欲望,用以满足对自我、社会和生命发展的需求。因此,当代老年人的学习应该指向多维向的、多层次的、多价值的构建范式,主要表征为:从自我需求到现实需求的目标转向;从单向指引到多向互动的场域转向;从娱乐至上到生命体验的过程转向;从单一完结到螺旋上升的序列转向。

    2022年03期 v.40;No.226 7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教育全球化视野

  • 多源流理论视域下英国跨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变迁

    刘来兵;佀娅琳;

    跨国高等教育政策体系是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运用多源流理论剖析英国跨国高等教育政策嬗变历程,可知英国以问题源流中时代焦点问题为现实起点,以政治源流中执政理念的变更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以政策源流中政策共同体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从缓解财政压力到维系国际影响力,从新自由主义到修正新自由主义,加之各个时期政策共同体的助推,最终开启跨国高等教育政策之窗,迎来英国跨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初创、规范和深化发展等时期。坚持政策的经济导向、保证政策内容的延续性、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统筹联动、政策实施的质量监测是英国跨国高等教育政策嬗变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2年03期 v.40;No.226 8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现代审美教育研究的反思与超越——评《生态审美教育研究》

    雷文学;

    <正>自席勒提出“审美教育”概念以来,以“人”的自由解放与人格健全为培养目标的现代审美教育在西方世界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工业革命时代,以“艺术教育”为中心的现代审美教育提高了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慢慢偏离了初衷,充斥着各种功利主义倾向。特别是现代审美教育缺失了“自然美育”手段,在全球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日益恶化的当下,失去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功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罗祖文撰写了《生态审美教育研究》,反思现代审美教育的弊端,创建了生态审美教育的理论体系。

    2022年03期 v.40;No.226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征稿启事

    <正>《教育科学探索》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学术期刊。创刊于1983年,原名《当代继续教育》,2021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国新出审[2021] 1669号文批准更名为《教育科学探索》(CN42-1921/G4,ISSN2097-0757)。双月刊,每逢单月10日出版。《教育科学探索》的办刊宗旨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宣传教育政策,

    2022年03期 v.40;No.226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